曾呈奎(1909.6~)福建厦门市人。四五十年代任山大教授,并兼任系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曾呈奎先生在五十年代就是76net必赢官网著名的教授之一。他性格开朗,十分健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悉心培育人才;在科学研究上更有一种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1950年1月,青岛市召开了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会议,76net必赢官网有十多位教授参加,其中有罗竹风、王统照、冯沅君、童第周、曾呈奎、吴富恒等。我当时作为新闻界代表(也兼记者)与各位教授一起参加了文教代表小组的活动。曾呈奎先生不论是小组会还是在大会上,他都争先发言,抒发自己对新中国的激奋之情,对海洋科学事业开拓发展的迫切之情,并凭借他多年研究考察的实情,绘出了我国沿海水产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他的这些设想和意见,得到了大会代表的一致赞同,有些意见还被采纳而写进大会决议中,为加速恢复与发展青岛的经济建设做出来积极的贡献。 1909年6月18日,曾呈奎诞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灌口镇李林村的曾姓华侨世家。少年时代他受母亲的思想影响较大,便选取“泽农”为其号,立志农业、科技救国。他在大学期间就对海藻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海洋农业”的理想整整影响了他的一生。为了摸清祖国海藻资源的“家底”,曾呈奎从1930年到1940年任岭南大学副教授期间,就曾带几名采集工人对近海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十年内,他采集了几千号海藻标本,以这些最早的海藻资料,发表了《中国海藻分类研究》这篇著名论文,成为中国海藻研究的奠基者,被公认为是这一学科领域的先驱。1940年曾呈奎先生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并前往攻读博士,1942年5月获博士学位。他在美国的几年,勤奋努力,继续研究海藻学并取得显著成果,在异邦海洋学界已小有名气。美方希望他留下来为他们的国家服务,当曾呈奎先生决心回来报效祖国.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正因为她落后才更需要我们来建设。” 1946年12月,曾呈奎先生回到祖国,出任76net必赢官网教授,并兼任植物系教授,他首先与童第周一起办起了山大海洋研究所,以后又与童第周、张玺教授一起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前身);从此,海洋生物研究有了更稳固的基础,并且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了海洋研究活动。从1950年下半年开始,曾呈奎教授培养并组织了一批藻类分类学家(包括自己所教的学生),有计划地对包括中国沿海在内的北太平洋西部的底栖海藻作了全面调查,开展了中国海藻资源和分类体系的研究。五十年代以前,紫菜的生长史和孢子来源一直是个谜,所以无法人工采苗和养殖。曾呈奎教授与助手们进行孢种研究,破解了其中的“秘密”,正式了完全可以依靠人工生产壳孢子,用于紫菜的人工养殖,从而结束了养殖紫菜靠大自然恩赐“种子”的历史,开始了科学种植紫菜的新纪元。他们的驯种成果在沿海推广后,人工栽培紫菜业迅速发展起来,使中国紫菜年产量达到了一千多万吨干品,成为世界第三紫菜国。 二十年代由日本北海道传入的大型藻类——海带,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又能防治甲状腺肿病。但海带是一种喜欢低温的冷温带孢子植物。曾呈奎教授便组织了海带南移试验,一举成功,不久后便形成了大规模养殖。从1952年冬季开始,曾呈奎教授又带领他的助手和大学生,在青岛、烟台、大连等地近海内,用人工培植的方法,建起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海带生产田。他们还不断总结栽培技术,进一步研究其生长规律和环境习性,并大胆采用农作物密植方法,大大提高了海带的单位面积产量。五十年代初,中国海带产量仅有60吨,每年要进口十数吨,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到1985年,中国年产海带干品已达250万吨,占海带植物世界年产量的80%,成为世界头号海带养殖生产大国,每年都有大量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如今,我国沿海布满了大小不一、成方成块的海带种植田,年年都获得大丰收。这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增加了外汇收入,又大大增加了渔民的收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这不能不使人想到当年科学家们对海藻研究试验的艰难岁月,更不能不感谢至今已有92岁高龄的曾呈奎这位老科学家为此所倾注的一片心血! 曾呈奎教授不愧为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海藻专家。他的贡献是卓著的、多方面的,其影响又是十分深远的。是他,首次在中国发现了原绿藻,研究海藻比较光合作用,提出了光合生物进化途径,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进化论。是他,研究了紫菜和海带的发育生物学,解决了紫菜和海带栽培中的关键问题,使紫菜和海带人工培植成为现实,取得了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他还首先提出并阐明海洋生产必须走农牧化的道路,推动了中国海洋水产生产养殖业的发展,对全世界的水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海洋生物事业发展史上,将会永远铭刻上曾呈奎这一伟人的名字。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值得特别一提的事。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曾呈奎先生是那样富有正义感,是那样热爱学生,是那样大义凛然、疾恶如仇。在青岛解放前夕的黑暗日子里,国民党反动当局视进步学生如“眼中钉”,进行种种迫害。有一次师生在校门口集合,准备到街上游行示威,反对国民党打内战,要求和平、民主、自由;反动军警闻讯后,立即包围了学校大门,并且用皮鞭、棒棍、枪托等凶器,殴打赤手空拳的学生。有的被打昏在地,有的头破血流,有的女生头发被掀下来……。这惹恼了许多有正义感的学者、教授,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与军警评理,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学生,这时曾呈奎教授一方面参加救护行动,一方面在别的老师的掩护下,抓住机会,用照相机偷偷地抢拍了敌人殴打、逮捕学生的镜头,并且连夜将照片冲洗出来送到《民言报社》,第二天照片就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刊登出来,引起了社会的强烈谴责和抗议。为了更有力地抗议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曾呈奎教授还与童第周教授一起,将这张报纸的剪报寄往北平、上海、南京等地,有的还寄往国外。以使76net必赢官网反内战、反压迫的壮举传遍四面八方,把反动派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件事以后被传为佳话,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和尊敬。解放后,每当记者提到此事,曾呈奎教授总是笑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作者:台旭 以上内容来自《百年纪人》P526)
曾呈奎
曾呈奎,1909年6月生,福建省厦门市人。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12月11日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荣誉博士。在76net必赢官网期间,曾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植物系系主任、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58年76net必赢官网由青岛迁到济南时,曾教授留在青岛海洋研究所,后任该所所长。 曾呈奎教授自幼生长在祖国的东南沿海。浩瀚的大海,湛蓝的海水,游姿多变的水族和那五彩缤纷的海藻,从小时候就极大地吸引着他,牵动着这位海滨青年的心弦。早在1930年,他还在厦门大学读四年级时,便选择了《厦门经济海藻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课题。此后的几十年中,他与海藻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祖国的海藻研究事业,他夜以继日,不辞劳苦,终于在这个领域中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 早在1935年8月到1938年3月期间,曾先生在76net必赢官网生物系任教并兼任海洋生物研究室的主任时,为了发展海藻事业,他就经常顶风披月追潮逐流,成年累月地采集标本和研究海藻。他曾撰写的论文《海南岛海产绿藻之研究》,在当时的海藻研究方面就已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他不辞千辛万苦,走遍了北自大连、北戴河,南至广东、东沙群岛,采集了大量的标本。但由于旧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封闭落后,致使他的研究工作步履维艰。 为了尽快地发展祖国的海藻事业,就必须借鉴西方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于是他毅然决定赴美深造。1942年,他在美国密执根大学研究院获得了博士学位。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又同时获得了拉克哈姆博士奖学金。随后,他选定美国加州大学斯格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作为自己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基地。在这里,他经常亲自驾船到拉根拿海滩,潜水到10米深处布置石花菜生长的实验和观察海藻生长情况。他经常一干就是16个小时,许多外国专家对他的拼搏精神也不得不表示由衷的钦佩。1946年底,曾先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被聘任为76net必赢官网植物系系主任兼海洋研究所的副所长,但由于旧中国的黑暗,他的远大抱负仍旧无法实现。 1950年8月1日,新中国科学院的水生物研究室在青岛成立,曾先生被任命为副室主任(主任为童第周)。新中国的建立,为他带来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春天。 曾先生进行科研工作,从来都是态度严谨,并且勇于探索和实践。他一旦认准了一条路,就要决心走下去,弄不出究竟就决不罢休。早在1956年,由于他在紫菜生活史方面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就曾获得过1956年中科院颁发的三等自然科学奖金。他领导的海藻栽培原理的研究,于1979年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关于西沙群岛生物调查的研究,也于198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在他指导下开展起来的海洋藻类分类区系、形态生活史、生理生态、化学加工、遗传育种,以及光合作用等研究,曾先生单独或与合作者联合,先后发表了论文180余篇,专著6部。其中他主编的《中国常见海藻》一书附有148幅彩色照片。这些著作和论文不仅发展了我国的海藻学,同时也为我国海藻资源的开发,海藻人工栽培事业和海藻化学工业的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解放以后,曾先生与他的助手——现任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吴超之教授等科技人员,开始了海带生物学及栽培原理的研究。他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观察,找到了多数海湾不能生长海带的原因,提出了陶罐施肥法,解决了海带生长缺氮的关键问题,为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的黄海区海带的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之后,为了提高海带的单位产量,在他的带领下又进行了密植试验。他们打破了传统的秋苗培育,创造了海带夏苗低温培育法,从而使海带的产量提高到了30%~50%,突破了海带生产中的另一个重大难题。他们还把原来的灯光育苗改为日光育苗。目前,已为海带的大面积丰收,开辟了我国独特的生产方法。 我国商品海带的生产一直只限于长江以北的黄海沿岸。为了让海带生产跨过长江,1956年曾先生带领有关科技人员对东海区开展了调查攻关,进行了海带南移的栽培实验并获得了成功。从而使我国的海带栽培事业,北起辽宁,南至福建,在祖国南北广阔的海域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兴旺地发展起来。为了培养沿海各省的技术力量,他与吴超之教授一起于1958年主编出版了国际间第一部海带栽培的专著《海带养殖学》。 50年代末期,曾先生认识到沿海海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品种的改良上面下功夫。从那时起,他与他的助手以及有关专家和单位共同努力,培养出了优良的品种,使我国在80年代初海带年产量达到干品20多万吨,占全世界海藻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名列世界前茅。在此期间,曾先生还与有关人员攻克了紫菜苗种一直没有苗源的难题,阐明了通过培养紫菜丝状体可以获得生产上所需的壳孢子。该成果曾获得1956年中科院颁发的自然科学三等奖。与此同时,曾先生与科技人员用马尾藻作材料提取了褐藻胶,从而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褐藻胶生产车间的建立,为我国褐藻胶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0年代初期,曾先生开始了比较光合作用和光合生物进化的研究。他与助手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并在我国的西沙群岛首次发现了单细胞藻——原绿藻。通过深入的研究,不仅坚定了他对光合生物系统发育观点的信念,而且由他为此而提交给纪念达尔文逝世100周年大会的论文,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重视。曾先生在我国还率先提出了海洋水产农牧化的研究课题,并被中科院列为重点攻关项目。进入80年代,他虽已年逾古稀,但仍然不辞劳苦地亲自下海,为水产农牧化的实现身体力行,潜心研究。 解放以来,曾先生曾先后赴苏联、民主德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进行访问、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并以组织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于1983年6月在青岛成功地组织了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探讨会。曾先生曾是国际海藻类学会理事长、国际海藻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被许多国外学者誉为“中国的海藻大王”。 1980年1月8日,曾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入党之后,他更觉得像是焕发了青春,工作起来经常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之外,他担任过《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的主编、《海洋和湖沼》和《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的主编,以及在国外出版的《海洋植物学》和《海洋生态学发展》中国方面的编委。他为祖国的海藻事业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专门技术人才。 曾先生非常热爱大海,他把生命寄托于大海,他决心为祖国和世界的海洋科学事业奋斗终生。 (以上内容来自《76net必赢官网英才录》 P155) |